新闻吧 - 做个专业的新闻资讯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国内新闻 > 云南新闻 云南人的青岛梦

云南人的青岛梦

发布时间: 2016-05-25 03:38:28 来源: 作者:
云南人的青岛梦

钱锦没有想到,在遥远的青岛很多人的云南情节依然浓重,即便有些人从未到过云南。

这是因为此前,当她在青岛市富源三路的云南老帕卡茶庄里喝着普洱茶时,一名老人走了进来,询问到:“你们是从云南来的?”宣威籍的老板边回答边给老人倒了一杯茶后,老人端起茶杯朝门外走去。只见他面向西南方,口中念念有词,弯腰将茶水撒在了地上。钱锦不解地问:“叔叔,你这是做什么?”老人回答:“我的祖辈就是从云南来的。”

自此,钱锦内心越发觉得,在工作之余自己更应该做一名滇鲁两地民间文化交流的使者。有这样想法的不止她一个,从云南到青岛工作的人,无形中就充当着两地文化交流的民间使者。

青岛市区里的云南茶庄

青岛市富源三路的云南老帕卡茶庄是由临街住宅改造而成的,原先客厅和阳台的位置如今成了茶庄的经营区域。靠墙的柜子上则摆满了来自云南的各类茶叶,例如:普洱茶的生茶、熟茶茶饼、滇红、下关沱茶、糯米香茶等茶叶,当然还有一箩筐傣族生产的手工红糖。

在茶庄的另一面柜子下,则摆放着木质的桌椅和众多茶具。大理白族的蜡染布、从宣威山林里取来的野生干巴菌、一罐从宣威带来的红土都成为了点缀店面的饰品。老帕卡茶庄的布置和昆明众多茶庄都极为相似,以至于很多云南人来到这里喝茶,仿佛是置身于云南的某个茶庄内。

而在茶庄的另一个房间里,则放有两排泡酒,玻璃罐里装满了从云南带来的蜂子、酸木瓜、杨梅、橄榄等泡酒。如果是赶上云南老乡聚会,张小梅往往会拿出老家的宣威火腿,做上几道地道的宣威菜犒劳大家。再喝上一杯泡酒,更能让长期喝青岛啤酒、即墨老酒的云南人一解乡愁之苦。

当然,这个充满云南元素的茶庄也不仅仅卖茶,更多时候这里是云南老乡聚会的场所,也是传播云南文化的驿站。山东与云南的文化交流,很多时候便是在此喝着普洱茶开始的。

店主张小梅解释,“老帕卡”为生活在普洱茶山上的哈尼族口语“老树茶”的意思。在青岛取这样的店名,意在彰显云南元素。她是2013年3月7日来到青岛的,那时过来便是接手亲戚开办的老帕卡茶庄。

她回忆,刚刚来的前半年是最难熬的时光。因为人生地不熟,加之店面开在小区里,因此光顾的人并不多。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她都是玩手机、看电视渡过的。直到半年后,不少路过此地的云南老乡会进来喝茶,大家建立良好关系后,她才感觉日子不那么难熬了。而店里的生意,也是经云南老乡相互介绍,再介绍给周边的青岛人,这样慢慢做起来的。来到青岛后,她结识了自己的老公,最终定居青岛。

而钱锦和李兆红,则是店里的常客。三人中,最先来到青岛的是钱锦。2002年,宣威籍的女大学生钱锦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毕业时,因她的男朋友是青岛人,使她选择去往青岛的市公安系统。在此之前,她曾经随男朋友到过一次青岛,湛蓝的海水、海天相接的景观、柔软的沙滩、清新拂面的海风以及男朋友一家人的热情款待,让她对这座城市心怀好感。因此,在毕业之后她成为了青岛市崂山区的一名基层民警。如今她也在青岛结婚生子,成了一名原籍云南的青岛人。

李兆红不会想,来到青岛10年,自己的人生会有焕然一新的变化。这十年中,他不仅长了个子,更使自己的心智得以健全直至成熟。他说,如果不来到青岛,或许自己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他们同为云南人,最终在千里之外的青岛落地生根,其中的艰辛让每个人都有一段属于自己的故事。

远赴山东

尽管钱锦对青岛的映象非常好,但定居山东更需要适应不同于云南的饮食、气候、语言。例如,不少云南人都觉得是佳肴的海鲜,对钱锦来说便是心理上的一道坎。

“这里的饮食文化完全不同于云南,我一开始来是很不能接受海鲜的,尤其是到菜市场看到商贩出售的各类体型、颜色怪异的海鲜,让我觉得恶心。”钱锦说。加之鲁菜几乎不放辣椒,也让初到青岛的她感到很不适应,头两个月几乎的是吃面包渡过的。之后才慢慢开始接受鲁菜。

此外便是气候,由于地处北方有临近海边,钱锦觉得青岛的气候变化太快。有时上午还艳阳高照,下午便是降温降雨,而这样的天气在宣威则少之又少。不过钱锦毕竟是公务员,工作的稳定,让她的生活也相对稳定。适应青岛的饮食和气候,相比李兆红的经历来说并不算困难。

李兆红第一次出远门,是2005年春节过后。在火车上呆了一周的李兆红终走于出青岛火车站。他记得,那是一个清晨,在硬座车厢里站了一夜的他又冷又饿,在站前广场的摊点上吃到了平生第一口馄饨。“那种饿了之后吃什么都香的滋味,到现在也忘不了。”

在此之前,他在云南省临沧市双江县忙糯乡南骂河村的大山里长到了15岁。但那时的他在别人眼中不是现在这般踏实、真诚的感觉,而是一个“顽劣”少年的形象。

读小学就学会抽烟喝酒,初中开始和同学赌博。他是家里最小的孩子,父母最希望的是他能通过读书走出大山摆脱贫困的命运。可当时他非但书没读好,在村里把“能做的坏事都做了”。年少的他因为种种顽劣的表现,让父母对他通过读书出人头地的希望化为泡影。在失望之余,只期望即便是不成材,也要做一个有用的人。

而2005年能来到青岛,也源于多年前远嫁山东的姨妈回来探亲。当时虽然李兆红家的附近都是茶园,但普洱茶的兴起还并未惠及到这个偏远的山区农村。对于这个家中的老幺,父母担心再这样待下去,恐怕会学坏。因此,便希望他能随着姨妈远去山东,让打工的艰辛来促成他能早点懂事,学会做人。而当时的他,对山东除了知道很远外,几乎没有什么概念。

因此,在父母是督促下,他随着姨妈和表姐们,在大山里走了一个上午,搭乘中巴来到临沧。不过,鉴于他平时顽劣的表现,姨妈和姐姐们当时也并非心甘情愿地将他带走。因为他年纪尚小,心智也并不成熟,担心他远离家乡闹着回家更会增加一行人的负担。在座上开往昆明的客车前,姨妈和表姐担心他在北方不适应,劝他最好还是不要去了。

但那时的他虽然年纪尚小,但也不敢辜负父母的期望,于是跟随着姨妈一家来到了山东烟台海阳市。亲戚将他安排到市里的一家小饭馆工作,包吃包住,每月600元。临走前嘱咐:“要好好干,你要是吃不了苦就只能把你送回家”。

“要是回云南,我就彻底失败了”

亲戚的这句话对他起到非常重的心理震慑。“尽管那时候很苦,我心里也想回去,但别人问我想不想家,我都说不想,因为我知道如果我回去,那我就彻底失败了。”李兆红回忆。

在小餐馆里,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揉面、配菜、打扫、洗碗,单调而重复。因为那是小饭馆,菜的口味直接决定了生意好坏,因此技术要求高的“炒菜”,他只能看着老板干。他回忆,那时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每年的休息仅是春节。

因此,尽管海阳市辖区就有海洋,但他在小餐馆干了一年,却没有见过大海。一是没时间,二是每天20元的工资,让他舍不得多花一分钱。直到两年后,来到青岛市区才见到了大海。不过由于在餐馆打工吃的营养,这位刚从临沧出来时坐火车都能买到站票的“小孩”,开始长个子。

来到山东,他的第一份工作不仅辛苦,生活上也很不习惯。那时他几乎白天都不喝水,因为觉得自来水实在太难喝了,又舍不得买矿泉水,所以就习惯白天要么喝菜汤,要么不喝水。冬天因为天气干燥,又不注意保护,导致手被冻伤肿胀出血。他回忆:冬天揉面一用力,手上的血就顺着裂开的口子流出来,尽管做梦都经常梦到自己回到了临沧老家,可醒来却不敢提想家。

“我出来时家里钱不够,为了给我凑足路费我爸爸找邻居去借钱。可别人一听说我要出去就不借了,还说‘借给我的哥哥可以,借给我就是浪费,因为是肯定吃不了苦。’因此,我离家时,父亲反复嘱咐我要听话,我也希望能在外面好好干,给家里争口气。所以我坚决不能回去,回去就等于失败了。”李兆红说。

就这样,他在海阳市的小饭馆里渡过了枯燥而单调的一年半时光,山东的亲戚觉得这个曾经的顽劣少年很多坏毛病已经改掉了。不抽烟、不贪玩、懂事很多了。而李兆红当时的感受除了不能再失败之外,就是远离家乡,万事都得只能靠自己。低廉的工资已经让他都舍不得买自来水,更不用说买烟了。

对此,钱锦的生活则安定很多。每天 朝九晚五的工作和稳定的收入让她的生活并没有太多负担,但没结婚以前她也一度犹豫要不要定居青岛。毕竟这里远离家乡,缺少亲人,她时常想念云南的山山水水。每次休假回宣威,离别总是最难过的时候。为了缓解思乡之情,她将宣威的红土放入罐子,随她在老家山坡上采的干巴菌一起带回青岛。

“回家的想法直到我在青岛成家、生了孩子之后才消散的。毕竟生活已经不只是我一人了。”钱锦说。

随着思想观念的改变,她的视野也随着转变。她注意到,青岛和云南的联系从古至今,延续数百年。

奋斗在青岛

“我才来不久,就听很多同事说,他们的祖先是从云南迁过来的。当时我就觉得很稀奇,两个省相隔千山万水,从云南到山东那得多艰难啊。”钱锦说,此后她也多次了解这段历史。但由于年代久远,很多人只能说个大概,祖先是军人,为了抗击倭寇从云南调防沿海的。不过,很多人则对云南的美景和多元的民族文化颇感兴趣。

“我每次回家,很多同事都要托我带东西,来云南当过兵的想让我带包谷酒,更多的人则是叫我带普洱茶。正因如此,我是来到青岛才学会和普洱茶的。”钱锦说。随着接触的人增多,她越来越感受到带有云南特色的物品在山东很受欢迎。

于是她回云南探亲后,便动员自己的二姨来青岛开一个云南土特产商店。最终在2012年,她的二姨决定在青岛市富源三路开设云南老帕卡茶庄。并于第二年将该茶庄转让给现在的老板——张小梅。

而李兆红,在离开餐馆后到服装厂工作过,又和表姐一起摆摊卖过手抓饼。尽管人成熟了许多,但依然还是一个薪水不多的打工仔。他对生活依旧感到迷茫,以至三年后第一次返回家乡,便萌生了不再回山东打工的想法。最终在表姐的劝说下,他还是返回山东。此后,表姐一家为他在青岛的建筑工地上找了一份开室外电梯的工作,而他自己则决心要学技术,因为有了技术工资才能升高。

而到了建筑工地,他虽然负责开电梯运材料,但却惦记着学开塔吊。因为2008年开塔吊的月收入4000元以上,而开电梯仅2000元。为此,他买了教材学习,空闲时爬上塔吊摸索,自己也考了相应的资格证。最终老板答应了他的请求,成为一名塔吊司机。2012年,当他的工资升到每月6000多元时,他却选择了辞职。

“辞职的直接原因是因为待遇问题,但我也觉得不想再给别人打工了,我要自己当老板。”李兆红说。此后,他开始推销起了保健品。最初的两月,他每天背着沿街在青岛推销产品,但一件产品也没卖出去。但一件无心的举动,又促使他转变思维,直至在新的行业里站位脚跟。

2012年的夏天,他像往常一样挨家挨户推销却一无所获后,在树根下乘凉时索性吹其了葫芦丝。而这吸引了附近的一对父子,父亲因儿子正在学习葫芦丝便与他攀谈起来。两人的话题从葫芦丝聊到了云南的民族风情又聊到健康养生的话题。他坦诚向对方介绍,他就卖保健品的,如果愿意可以买些产品调理身体。

没想到第二天,对方果然联系他,要买一些养生产品。至此,对方成为了他的第一个顾客,此后也成为了他的回头客。而他因此,也不再上门推销产品,而是加入各种民间组织做义工,与他人先交朋友再卖产品。

自此,他觉得找对了经营思路,生意逐渐扩展。认识钱锦和张小梅,就是他在拓展业务时路过云南老帕卡茶庄,喝茶认识的。

他觉得,青岛经济发达,人的思想观念开放。经济发展的很多模式,已经走在了自己老家临沧之前。“现在我的老家也富裕了,有些人家买了车想跑货运。但简单拉货赚钱的想法在青岛已经很很多年前的观念了。所以我这几年开展的业务,始终不会离开青岛。”李兆红说。

做两省文化交流的使者

张小梅接手亲戚的茶庄后,不论是来店里的云南老乡还是青岛顾客,谈论最多的依旧是云南的文化。老乡们谈论着各自老家的婚嫁习俗、民族文化、饮食文化,一旁的青岛人则听的津津有味。

这也影响了作为茶庄老板的张小梅,“我在店只卖茶,说不出背后的茶文化也不行。并且客人来到店里,从聊普洱茶开始势必就会聊到云南的美景和民族文化。所以我都会把我知道的告诉对方。”张小梅说。一开始自己只想到单纯的卖茶,但开始做生意之后环境会使自己不断地去宣传和推广云南。因此不少客人想去云南旅游,都是主动咨询她去哪些景点该怎么去玩,该吃什么特色菜。而她觉得,自己的做生意的事后,这个小店无形中早已成为推广云南的一扇窗口。

而李兆红则越来越感受到,自己的老家虽然偏远,但越是秘境越有魅力,何况他的家乡就是普洱茶的主产区。他所接触的客户本就是注重养生的群体,每年请他购买勐库普洱茶的顾客也不少。因此,他也准备想把家乡的茶叶、魔芋等特色农产品引入青岛。他更准备利用双江县的新农村建设政策,用这十年赚的钱在老家建一座小别墅,届时将可带着关系好的客户回到双江县的茶山体验采茶、制茶过程。

作为公务员的钱锦更是感同身受,现在她习惯了在青岛的生活。有时觉得在青岛也能找到在云南的感觉。例如,他在青岛市崂山区的房子就选在山脚下,每次回家就能看袄山坡上郁郁苍苍的树木,这让她感到犹如在宣威。而每当她心情不好时去海边散步,看着蓝色的大海,听着浪花的声音时,犹如采野生菌时躺在宣威的山坡上看边看蓝天,边听着山坡上的松涛声一样放松,低落的心情化解了不少。

在青岛生活的这14年里,帮同时买云南特产、给同事介绍云南文化,最终成为了青岛人的媳妇,钱锦觉得自己和青岛有缘。“我觉得我适合做一个连接云南文化的人,有时会觉得带有某种使命感,要把云南好吃的,好玩的,好的文化介绍给周边的同事和朋友,做一名两省文化交流的民间使者。”钱锦说。如今,她的女儿也喜欢喝普洱茶。她的女儿说:“在熟茶里放上云南产的红糖,那个味道和冰红茶一模一样。”

本报记者 程权 邓建华  刘普礼

  • 关键词浏览:
  • “走出”无声世界 他们带来最美的声音
  • 莫扎特的旋律在流淌——近日在五缘音乐厅举行的一场管乐团音乐会,表面上看,就是常见的音乐会,其实不然。...

  • 古都夜未央 洛阳正青春
  • 夏夜的洛邑古城,流光溢彩,游人如织。身穿汉服的俊男靓女罗衣飘飘、团扇遮面,怡然漫步于悠悠琴声之中,空气中洋溢着青春的气息。...

  • 福建宁德多举措推动文旅市场回升 旅游业绩创新高
  • 第三季度,宁德市接待国内游客人数1417.7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7.91亿元,分别同比增幅33.6%和46.2%,旅游人数、旅游收入规模均创历史同期新高。...

  • 未来三年 泉州更新重置37条供水管道 总长约127公里
  • 1日傍晚,泉州中心市区宝洲街和刺桐路交界处供水主管破裂,造成周边路段积水、堵车及多区域停水。...

  • 疑因搭讪起冲突,唐山多名男子在烧烤店围殴多名女子
  • 6月10日,网友发布网帖称河北唐山机场路一家烧烤店多人起冲突,疑因男子酒后搭讪女子,后多人对女子进行殴打。机场路派出所回应,有出警。...

  • 福州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 打造居民家门口的“幸福圈”
  • 近年来,福州大力推动一系列社区改造更新工程,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去年,军门社区成为福州市首批11个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社区之一。...

  • 《济南市绿化条例》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 为更好提升泉城生态环境,推动济南市绿化事业高质量发展,济南制定出台了《济南市绿化条例》。...

  • “人才”来济南能领几张卡?看新政背后人才密码
  • 两天前,在济南一家企业就职刚满一年的小宁领到了一张特别的卡片,这张由济南市发出的“泉城安居卡”将为来济人才安居乐业提供保障。...

  • 济南市市中区开展“强师固本·强课提质”现场会
  • 11月30日,济南市市中区“强师固本·强课提质”现场会在济南市东河小学举行。在学生作品展示区,郑煊可同学分享了学校“走泉城爱家乡”主题教育活动,并介绍了同学们制作的作品。...

  • 共谋大发展 山东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成效显著
  • 10月下旬,济南市莱芜区、钢城区、长清区、平阴县分别与泰安市岱岳区、肥城市、东平县先后签订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贯彻落实上下游协同治污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