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吧 - 做个专业的新闻资讯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娱乐新闻 > 电视资讯 《心理猎人》 大卫·芬奇用专业和细节剖析犯罪

《心理猎人》 大卫·芬奇用专业和细节剖析犯罪

发布时间: 2019-08-20 08:45:08 来源: 新京报 作者: 佚名
对于用犯罪心理学解决问题的探员们来说,不论什么时代,一面用来厘清逻辑、帮助分析案情的展板都是剧里常备的道具,只是《心理猎人》时代还比较简陋。

《心理猎人》中探员们在位于地下室的办公室探讨案情。

《心理猎人》中探员们在位于地下室的办公室探讨案情。

《犯罪心理》的时代,探员们的探案条件更加先进,办公环境也更优越。

《犯罪心理》的时代,探员们的探案条件更加先进,办公环境也更优越。

《心理猎人》剧照。

《心理猎人》剧照。

对于用犯罪心理学解决问题的探员们来说,不论什么时代,一面用来厘清逻辑、帮助分析案情的展板都是剧里常备的道具,只是《心理猎人》时代还比较简陋。

《犯罪心理》剧照

《犯罪心理》剧照

【聚光灯】

说起犯罪心理剧,很多剧迷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犯罪心理》,这部2005年开播至今尚未结束的长寿剧,让很多国内观众第一次从心理学的角度面对犯罪。而最近开播的美剧《心理猎人》第二季,则是和之前的第一季一起,把时间和故事情节设定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还是《犯罪心理》里匡提科行为分析小组(BAU)的创建之初,这部剧更像是在呈现犯罪心理的发展史,探员们是如何从经验不足到充满自信地给出结论的。

导演大卫·芬奇面临一个两难境地——于缺少犯罪心理学知识的受众而言,它不像《犯罪心理》有很多缉拿罪犯的动作片因素,因此少了一些视觉上的直观刺激;对于具备了一定犯罪心理学知识的受众来说,行为分析小组在发展之初理论处于萌发、发现阶段,远不如《犯罪心理》所展现的犯罪心理学理论成熟,显得太小儿科。第一季结束了快两年后奈飞才推出第二季,可能连一些本剧的粉丝都会问:当初到底是什么吸引了我,以至于给出很高的评价?答案之一:专业。

雷厉风行的新局长冈恩用专业建设小组

上一季《心理猎人》结尾时留下了三处大的悬疑:行为分析小组被调查;小组内部分崩离析;福特探员惊恐发作。前两个问题在新局长冈恩上任后出现转机,老局长揽起全责后退休,新局长全力支持行为分析小组。

冈恩上任后做了几件事,一是把调查的压力揽到自己身上,让分析小组放开手脚做自己的工作。外部压力消失,分析小组在超压之下的分裂也跟着消失,因为他们有良好的基础条件:小组主要成员心理成熟,有能力理性面对不同声音和背叛。

二是第一时间考察他关注的重点对象——福特探员,其间冈恩询问了福特的两名同事,之后直接与福特交流,委以重任。这个过程中,冈恩表现出对自己、对他人能力的信任。首先他相信自己,未曾见面先看中了福特的能力。在犯罪心理学尚未成形时,不得不说他具有非常敏锐的职业眼光。之后他选择相信与福特共事的下属比尔·坦奇和温蒂·卡尔的能力和判断,接受了他们对福特的评价,并根据他们的评价,把监督和照顾福特的任务交给了两人——又一重信任。

与此相应,冈恩坚决地不信任因裙带关系而来的下属葛雷格(估计他已经知道是葛雷格向调查委员会寄出了录音磁带),会议、通知等等都当众要求他避开,规避了被他打小报告、捅刀子的危险。他的信任是经过思考得出的理性结论。一系列动作中,冈恩展示出他作为领导者雷厉风行的品格,季尾他对行为分析小组地位提升的兴趣远大于对罪犯定罪,使这个人物更为真实、丰满,给人感觉联邦调查局局长就该是冈恩这样,他才能做局长。

犯罪心理学发展的过程也被专业展现

《犯罪心理》的时代匡提科行为分析小组已经获得了业内的尊重,犯罪行为分析作为一门科学的学科得到了普遍认可,各地警察遇到连环凶杀案主动向FBI求援,欢迎BAU莅临指导。《犯罪心理》中我们常见一个场景,霍奇带领小组成员对连环凶手进行侧写后,在地方警局向警员们描述他们得出的结论:嫌疑犯的年龄、性别、种族,智力状况、职业状态、亲密关系情况等等。警员们按照侧写去对比、筛选嫌犯,BAU具有相当的权威。

心理咨询刚开始时常被当作神秘学的一部分,直至现在仍然很多人把心理咨询师当作跳大神的萨满,和占星师、算命的人归为一类。本剧所处时代对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才起步,犯罪心理学在警界的地位跟萨满、灵媒差不多,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才接受行为小组介入。虽然“死马当活马医”,但心中一点信任也没有。福特侧写出嫌犯特征为“二十到三十岁,黑人,男性,无业或工作具有流动性”,当地警方从上(专员)到下(警员)无不嗤之以鼻。福特的建议得以采纳基本靠坦奇提醒专员:你别无选择。

在这背后是新破案思维与旧思维的对立。旧思维指导下,当地警探把致死原因当作判断是否为同一连环杀手的标准,受害人死因不同,在他们看来不是一个人所为,这些案子是分散的、无联系的。分析小组则根据面谈连环杀人犯所得到的资料,用嫌犯的眼光看受害人,主要是11-20岁之间的未成年男性黑人,家境贫穷,愿意为2美元铤而走险,从这个共性出发得出一连串案件互相联系的结论。

发现嫌犯后,大卫·芬奇依然在“专业”地展现犯罪心理学萌芽初期的“发展”特色。嫌犯威廉姆斯性别、年龄、种族都与福特的侧写相吻合,福特却在思考,嫌犯的成长过程中父亲没有缺席、母亲也没有虐待、忽视,他成为连环杀人犯的自身原因是什么?福特最后的结论是:高期望值下低自我实现带来幻灭。

探员们一地鸡毛的生活让观众共鸣

第二季延续了第一季的传统,在细节上保持着心理学的专业水准。比如坦奇探员七岁的儿子目睹年纪大得多的同伴们失手害死22个月的婴儿后开始尿床,这是孩童受到心理创伤后典型的退行现象。坦奇以及主理此案的相关人员担心孩子的成长也不无道理,经训练后能够自主小便的孩子又出现尿床,长大后杀人、纵火的比例要高于普通孩子。

在主调上,第一季是讲如何建立关系,集中在福特如何与变态杀手建立关系,第二季暗埋着关系如何破裂的话题,温蒂和坦奇在季尾都成了孤家寡人。温蒂和酒保女朋友分手时提到对方不诚实是关系破裂的关键因素,两人既没有出轨又没有大吵大闹,可能有些观众不是很能理解为什么分手,其实这个不诚实背后是酒保女友自我分裂。她自认是诚实的人(理想自我)并以此要求恋人,在前夫面前又撒了很多小谎(真实自我)。

而如果从同时保全家庭和工作的角度看,坦奇已经拼尽全力,一周四天出差,其余三天陪伴家人,结果太太不买账,关系破裂。因为从太太的角度看,坦奇在家庭和儿子最需要他的时候,选择了工作(一周四天不在家,在家的三天筋疲力尽,难以履行父亲和丈夫的职责)。

上季与变态杀手面谈是最出彩的戏,这季福特投入度降低。福特进入亚特兰大侧写实战后,接替他的温蒂和葛雷格都没有他的专注度,面谈变得枯燥无味,这是另一条战线的关系断裂。到这时观众发现,比起第一季建立关系,把已经建立起来的关系维持下去需要更大的投入、关注,难度更大。

比起《犯罪心理》里探员大多能掌握自己的亲密关系,《心理猎人》里探员不顺、失控的私生活更贴近观众在生活中感受到的一地鸡毛,从而引起共鸣。

□翠红(专栏作家)

  • 关键词浏览:
  • 大卫·芬奇
  • 心理猎人
  • [视频]赵小棠日暮花火写真好浪漫 一身撞色穿搭手拿仙女棒显温柔
  • 4日,赵小棠日暮花火写真释出,她一身撞色穿搭活泼灵动,手拿仙女棒温柔浪漫,笑容甜美,夏日氛围感满满。...

  • [视频]刘畊宏问大家为什么爱上vivi 被调侃炫妻秀恩爱
  • 刘畊宏微博发文,向网友发问“为什么越来越多人爱上vivi(刘畊宏妻子王婉霏)”。...

  • 全国政协委员张凯丽:文艺工作者不能只赚快钱
  • 她在提案中呼吁文艺工作者应该踏踏实实沉下心来精雕细琢作品、人物形象,而不能想着只赚快钱。...

  • 不靠颜值靠演技 大器晚成的大叔们开启霸屏模式
  • 最近两年,影视圈的风向似乎变了:电视台播出的剧集逐渐放弃让流量艺人当主角,进而大量起用实力派演员担纲主演。...

  • 《司藤》后,悦凯影视同班底打造《如月》
  • 2021年对影视行业而言,是挑战也是机遇:现实题材的崛起,悬疑剧的黑马效应,中小成本剧集的异军突起,以及观众口味向现实化叙事视角的转移等,都在增加内容制作的不确定性。...

  • 对话辛芷蕾:最美表演是正能量的输出和表达
  • 来到《最美表演》的舞台上,辛芷蕾演绎了一段虽然简单但是展现了年轻人普遍心理状态的故事。...

  • 制片人唐丽君:国剧出海 关键是国际化视野创作
  • 要想剧集真正“走出去”,不但要理解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同时了解西方文化的历史,全球文化的发展,“知己知彼,打开新思路。”...

  • 《在希望的田野上》中扮演乡村女教师 安悦溪新剧突破“少女”标签
  • 提起安悦溪,在观众既定印象里,是个古灵精怪、充满青春活力的姑娘。她凭借不俗的演技,塑造了不少令人难忘的角色,很多观众更是因为“糖宝”一角爱上了她,亲切地称呼她“百变精灵”...

  • 盘点一夜爆红后却销声匿迹的八大明星,看看都有谁?
  • 娱乐圈看似门槛低,但是进来以后想要爆红也不是这么容易的,很多艺人为了红都不择手段,但是其中除了要靠实力,也是夹杂一些运气成分的,所以爆红绝对不是一件易事。...

  • 《乔家的儿女》收官,少年演员都是如何选出的?
  • 《乔家的儿女》于8日晚收官,饰演乔家孩子童年时期的小演员们也很招观众喜欢,这些小演员是怎么找到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