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吧 - 做个专业的新闻资讯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国内新闻 > 湖南新闻 韶山灌区建成通水五十周年 润泽湘中大地

韶山灌区建成通水五十周年 润泽湘中大地

发布时间: 2016-05-31 04:29:49 来源: 作者:
韶山灌区建成通水五十周年 润泽湘中大地

韶山灌区建成通水五十周年 润泽湘中大地

颜家坳山上新修的渠道。(资料图片)

韶山灌区建成通水五十周年 润泽湘中大地

建在湘潭云湖桥的“云湖天河”渡槽。(资料图片)

韶山灌区建成通水五十周年 润泽湘中大地

鱼儿跳,人欢笑。

韶山灌区建成通水五十周年 润泽湘中大地

“三湘分流”渡槽。

韶山灌区建成通水五十周年 润泽湘中大地

灌区滋养万亩田。

(本版图片均由韶山灌区工程管理局提供)

曹辉 蒋睿 杨六一 朱伟

水,生命之源。她孕育万物,滋养千亿生灵。

渠,人造水道。它绵延千里,哺育万亩良田。

可以说,水与渠是大自然与人类智慧和谐共存的产物。

1966年6月,在一片鞭炮轰鸣,锣鼓喧天的声响中,韶山灌区,这一人类历史上举世瞩目的大型水利工程正式竣工。“十月怀胎”,三湘大地“孕育”出一个水利工程建设的奇迹。

近万公里渠道、26座渡槽、10处隧洞,韶山灌区工程如同一幅恢弘画卷,镌刻在湘中大地上。灌区建成50年来,不知疲倦地灌溉着湘中7个县(市)区2500平方公里内的100万亩农田,使湘中大地告别贫瘠,成为膏腴之地。

作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个经典水利工程,韶山灌区永远载入了湖南史册。弹指一挥50年,她演绎的又不仅仅是水利,还有更多。

忆当年

10万群众齐上阵,“穿山之志比愚公”

“娘啊娘,有女莫嫁涟河旁。天干三日田开坼,大雨一夜成汪洋。”这首民谣描述了半个世纪前涟水两岸水旱交织、土地贫瘠的情景。为了彻底改变湘中面貌,在省委、省人委直接领导下,韶山灌区工程于1965年7月1日正式开工,10万建设大军从四面八方相继汇集。他们凭着“愚公有移山之志,我们有穿山之勇”的豪情,经过10个月艰苦卓绝的奋斗,完成了引水坝、总干渠、北干渠主体工程,于1966年6月2日正式通水,做到了当年设计、当年开工、当年通水、当年受益。

在灌区,无论是漫步在渠道上,还是穿行在渡槽上,或是琢磨着水闸,你会发现,建在50年前的设施依然那么坚固,不见掉渣,不见渗漏,更不见崩塌。虽然几十年风雨的吹打,让它们粗糙得露出了砂砾,可任你敲打,任你手叩,就是不动分毫,这让笔者不由自主地敬佩当年建设者的质量意识。

目前韶山灌区工程完好率在90%以上,跻身全国信息化建设试点行列,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5139、排名全省灌区第一位,灌区工程以农业灌溉为主,兼有防洪排涝、发电、工矿及城镇供水、养殖等作用,各项功能比较齐全。

此外,它还保障了150万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和400多万牲畜饮水,以及湘潭电化、江南集团、五矿铁合金等十多家大中型工矿企业的生产生活用水和韶山市、湘乡市的城市用水。

“做出一个符合总路线精神的引水工程的好样板来。”早在工程前哨战的1965年7月,工程指挥部就提出了“三高一低”的建设要求。“三高”就是高标准工程,高标准干部,高标准管理。“一低”就是低生活标准。

正因按照高标准的施工要求,灌区的蓄水率达到了90%以上。高标准干部,带队的都是区委书记、公社社长、大队支书等骨干,高标准管理,无论是人员还是工程,都是严格按章行事。

然而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生活标准低。韶山灌区工程管理局院子不大,朴素的办公楼、简陋的食堂,颇见年头。站在管理局高处眺望,巨龙般的灌区工程与身后简朴的办公楼形成强烈对比。几代灌区人的执着坚守,灌区精神代代传承,在新时期更加熠熠生辉。

建设质量之高、工程项目之大、综合功能之多、建设影响之广和文化底蕴之深,使韶山灌区已成为湖南的一张文化名片。

韶山灌区名震于全国,“北有红旗渠,南有韶山灌区”。据不完全统计,自1966年灌区主体工程竣工、国家水电部报请国务院同意将韶山灌区列为全国水利对外开放单位以来,来灌区参观考察的国内外人员络绎不绝,至今已达上百万人次,其中1万多人次来自126个国家和地区。这中间,有联合国水利考察组,也有发展中国家的学习组,他们对这里的综合功能和工程质量给予了高度评价。

看今朝

综合利用功能全,人文生态好风光

一个工程让这片土地兴旺。

近半个世纪来,韶山灌渠不知疲倦地引来源源清水,使湘中大地告别贫瘠,成为膏腴之地。

据统计,灌溉区灌溉成本仅为非灌溉区的20%-30%,大大减少了农业支出成本,促进了粮食高产增收。未修灌区前的1964年,当地粮食平均亩产240公斤,灌区建成后产量逐年上升,到1973年超过500公斤,比全省提早8年,1991年亩产上升到900公斤,1996年成建制过吨粮。

2013年,在遭受50年一遇的严重干旱情况下,灌区依然喜获丰收,一些地方实现了“十连增”。据农业部门调查,与2012年比,灌区受益范围内粮食亩均增产41-75公斤,比非受益范围平均高出131公斤每亩。灌区流经的湘乡市、湘潭县、宁乡县多次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灌区管理局所在的湘乡市东郊乡西北村,这些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为有了韶山灌渠,农田灌溉有了保障,粮食年年增产。村民们还利用灌区水源养鱼养鸭,发展副业。如今,全村90%以上的村民住进了楼房。

几十年来,灌区以水为媒,积极服务民生,开辟茶园、果园,开拓水面养殖,帮助灌区农民人均年收入由建灌区前的不足100元增加到现在的上万元。

一个工程让这里景色如诗如画。

从韶山灌区管理局机关后的“三湘分流”起步,沿着左干渠前行,真有“浩荡清波远,翘首望源头”的感觉。有人如此描绘着韶山银河的山水景色:“水渠蜿蜒于山岳之间,穿行于山峦之中,如蛇似龙游弋于湘中丘陵。渠道水面狭窄,水流急缓交错,弯弯曲曲。两岸山水风光倒映在水面,被流晃成一幅飘荡的动感图画。渠道沿途有长短不一的隧洞……从山的这边穿梭而入,从山的那边飞跃而出……一条条渡槽宛如一道道挂在山峦间的长虹,渡槽内水流湍急,水声潺潺,如翡翠碧玉碰撞相鸣,渡槽周边山水秀美,景色迷人。”

若在秋天,站在“三湘分流”的渡槽上,放目四望,眼前之景就像是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黄的是千重的稻浪,绿的是挺拔的风景林、茂盛的庄稼,红的是农家别墅的屋顶,白的是反季作物的大棚,粉红色的是诱人的湘莲,更多的色彩是任何文字、画笔也难以表现的。鱼跃的水声、鹧鸪的啼鸣、家犬的吠叫,让人顿生身在大自然的安宁。

一个工程为伟人故里锦上添花。

韶山灌区是历史成就与现实效益的完美相合,是自然风景与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是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完美结合。灌区本身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工程经典,又是改革开放时期综合效益的样板。人造的水利风光、田园风光和自然的山水风光交相辉映;是现代伟人毛泽东主席和刘少奇主席的故乡,是彭德怀元帅和陈赓、谭政大将等革命家的故里,是已故党和国家领导人华国锋在湖南工作时主持修建的工程,也是“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灌区精神诞生地、传承地。正因为如此,灌区已列入我省红色旅游景区评审。有关权威人士说,这个景区填补了红色旅游景区的空白,这里可“看”可“用”,可“咏”可“思”。灌区所发挥的作用令人叹为观止,到这里休闲、旅游所得到的审美愉悦更叫人难以忘怀。

展未来

发力“十三五”,再造新辉煌

2016年,“十三五”规划开局年。如何抓住新的历史机遇,使韶山灌区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灌区人做了相当多的思考。

韶山灌区工程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袁建明介绍,他们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指引,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按照现代化的要求对灌区进行系统规划和改造,力求通过5年的努力,将其打造成为全国生态水利先行区、现代农业样板区、产业融合示范区、城乡统筹引领区、改革创新探索区,实现灌区水更清、渠更畅、景更美、业更旺、民更富。具体工作将围绕抓“现代灌区提升改造工程”、“清洁水源引调水工程”、“产业融合发展工程”、“现代灌区信息工程”四大工程建设。

为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要,他们将切实加强灌排骨干工程与配套改造。重点是加快对重要支渠及末级渠系进行改造,进一步提升灌区灌溉能力,保障100万亩农田的灌溉。同时,切实加强灌区内农业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田间水利工程项目、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治理与种植结构调整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等的实施力度,更好地保障农业灌溉的水质和耕地的土质,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灌区灌溉效能。

在城乡供水保障方面,他们将围绕满足周边城镇(农村)用水、生态补水需求,进一步提高灌区水资源调控水平和供水保障能力。重点是实施好湘潭市生态河湖水系连通工程、韶山灌区连通河湖库工程、沿途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工程等项目建设。加大灌区水资源保护力度,大力治理沿线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探索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的有效措施,确保灌区水质长期保持地表二类水标准以上。

在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上,以渠道体系为纽带、核心工程为节点、沿线城镇为依托,加快灌区及沿线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产业走廊,推进城乡统筹。抓好韶山银河旅游区(国家水利风景区)的景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韶山灌区绿道建设与水土保持工程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观赏农业示范工程、健康生态旅游工程建设,把区域内的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故居和韶山灌区工程连接起来,把灌区产业开发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增强灌区的发展活力和沿途农民群众的致富能力。

在现代灌区信息工程方面,他们将推进灌区从传统水利灌溉工程向节水型、科技型、生态型、服务型水利转变,大力实施灌区标准化建设战略、“灌区+”战略等,加快推进灌区信息化项目建设。同时,注重灌区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加强灌区管理立法工作,提高灌区的现代化水平。

在韶山灌区开展全国现代示范灌区试点已经具备了相当成熟的条件和优势。

根据国家“十三五”投资重点,水利建设将是国家投资的重点方向。加之韶山灌区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影响力加大,在全国456个大型灌区中排名第50位左右,很有代表性,在此试点更能探索我国南方现代灌区建设的普遍规律,有利于形成小投入大成效的试点示范效应,并迅速复制推广。同时,灌区作为江南名渠,工程基础较好,功能相对齐全,工程完好率在90%以上,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52,灌区实行的管理标准编入国家职业技能培训教材,良好的软硬件条件有利于试点工作早见成效。该灌区还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位于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韶山灌区,自身在现代化征程上进行了不少探索,如启动了节水生态型、综合效益型、特色文化型“三型灌区”建设,成功创建国家水利风景区等,进行示范试点有着良好的实践基础。

此外,伟人故里的“红色水渠”,韶山灌区创造了水利建设史上的奇迹,知名度很高,受到国内外的高度关注,特别是灌区作为上世纪60年代我国水利建设的榜样和旗帜,灌区所蕴涵的“人民的力量”等艰苦奋斗精神,感动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在此试点,可以产生巨大的示范带动效应。

  • 关键词浏览:
  • 古都夜未央 洛阳正青春
  • 夏夜的洛邑古城,流光溢彩,游人如织。身穿汉服的俊男靓女罗衣飘飘、团扇遮面,怡然漫步于悠悠琴声之中,空气中洋溢着青春的气息。...

  • 福建宁德多举措推动文旅市场回升 旅游业绩创新高
  • 第三季度,宁德市接待国内游客人数1417.7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7.91亿元,分别同比增幅33.6%和46.2%,旅游人数、旅游收入规模均创历史同期新高。...

  • 未来三年 泉州更新重置37条供水管道 总长约127公里
  • 1日傍晚,泉州中心市区宝洲街和刺桐路交界处供水主管破裂,造成周边路段积水、堵车及多区域停水。...

  • 疑因搭讪起冲突,唐山多名男子在烧烤店围殴多名女子
  • 6月10日,网友发布网帖称河北唐山机场路一家烧烤店多人起冲突,疑因男子酒后搭讪女子,后多人对女子进行殴打。机场路派出所回应,有出警。...

  • 福州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 打造居民家门口的“幸福圈”
  • 近年来,福州大力推动一系列社区改造更新工程,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去年,军门社区成为福州市首批11个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社区之一。...

  • 《济南市绿化条例》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 为更好提升泉城生态环境,推动济南市绿化事业高质量发展,济南制定出台了《济南市绿化条例》。...

  • “人才”来济南能领几张卡?看新政背后人才密码
  • 两天前,在济南一家企业就职刚满一年的小宁领到了一张特别的卡片,这张由济南市发出的“泉城安居卡”将为来济人才安居乐业提供保障。...

  • 济南市市中区开展“强师固本·强课提质”现场会
  • 11月30日,济南市市中区“强师固本·强课提质”现场会在济南市东河小学举行。在学生作品展示区,郑煊可同学分享了学校“走泉城爱家乡”主题教育活动,并介绍了同学们制作的作品。...

  • 共谋大发展 山东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成效显著
  • 10月下旬,济南市莱芜区、钢城区、长清区、平阴县分别与泰安市岱岳区、肥城市、东平县先后签订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贯彻落实上下游协同治污原则;...

  • 感动!女子在户籍室看到亡夫的照片泣不成声
  • 10月19日,在滁州市来安县半塔派出所户籍室,一名女子在为其丈夫开具死亡证明,当看到户籍系统中丈夫的照片时,女子泣不成声。...